【飞行安全】飞行机组疲劳的产生和预防

来源:bob体肓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4-07-23 19:15:06 阅读: 1

  由于长时间、不规律、夜航及其跨时区飞行变化,不断的更换住宿地点等使飞行人员睡眠不足、易于疲劳、生物节律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工作上的能力,引发飞行安全风险隐患,飞行疲劳的预防和监控仍是当前航空航天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里我们应该明确的是疲劳一词的含义很多情况下疲劳一词被用来指代困倦,也可拿来表达一种力不从心的肌肉疲惫状态之后的系列症状。

  造成疲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心里上、生理上的过度劳作和缺乏适当的睡眠。也包括更广义上的人是不是适合履行其职责的各种各样的因素。疲劳在工作中的表现可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别:

  不论是那一种疲劳现象它们主观特征是感觉疲倦、无精打采、哈欠连天、视觉模糊、缺乏工作动力和工作满意度。由此看来疲劳导致人的行为能力变弱从根本上说不是人的行为问题而是人的生理原因所致。

  急性疲劳是有若干因素引起,首先是飞行机组执勤期限,其次是飞行机组执勤结束前的警醒期,第三是工作环境变差带来的烦躁期。

  生理周期、半周期性疲劳指的是人在一天或12小时的生理波动循环。生理周期的效应对睡眠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睡眠本该在夜间进行,白天和夜晚的睡眠相比白天的睡眠质量和夜晚的睡眠时间不足对恢复疲劳的效果要差的多。长航线飞行时差的变换和白天、夜晚无规律倒班飞行对生理生物效应也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生理学角度看在凌晨3点人的衰减效应达到峰值,在下午3点次之,黎明前的情况通常是同样的糟糕。夜间飞行和跨时差飞行通常使飞行机组的睡眠产生颠倒,使人的生物钟发生混乱,大幅度的降低了飞行机组对睡眠和疲劳的恢复。

  疲劳是严重威胁飞行活动的隐患之一,许多飞行事故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疲劳所引起。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报道,已公布的众多飞行事故中,大约有百分之二十一的事故都与疲劳有关。

  对于疲劳会危害飞行有一个典型案例,1992年7月31日通航雅克-42飞机在江苏南京失事,发生空难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机组严重疲劳导致未严格执行检查单。

  发生事故的时间是下午3点左右正值人的生理周期的低谷时间,机组成员七月份每人的飞行时间均超过了140多小时,而且在南京起飞前机组已执行了两个航段的飞行任务,飞行机组的疲劳状况已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1993年8月18日美国航空公司808航班在关塔那摩海湾失事NTSB提供的调查报告中疲劳作为导致事故的潜在原因再次被提出。

  疲劳管理是应对疲劳问题的重要环节,有效的疲劳管理策略能大大的提升飞行机组健康水平减少飞行差错、提升安全管理效能有着积极的意义。根据疲劳产生的原因和我们公司飞行品质现状本人提出疲劳管理和预防对策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我们首先明确的是超时飞行给飞行员带来的危害,超时飞行、休息时间不足将使飞行员产生急性疲劳和积累疲劳。人的精力体力是有限的,飞行工作是高负荷工作,飞行值勤时间过长,将飞行员精力、体力消耗殆尽,会将疲劳推向极限,由此产生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民航法规121部中详细规定了飞行员一年飞行时间不超过1000小时,三个月飞行时间不超过270小时,一个月的飞行时间不超过100小时。同时,规定五个工作日飞行时间不允许超出40小时并且安排48小时的连续休息时间。

  公司的运行手册按121部的规定作出了明确要求,严格制定了机组执勤时间和休息时间,明确和重审了对超时飞行的地责任追究和处罚规定。有效的制度和责任保障对飞行机组的急性疲劳和积累疲劳的防范起到可靠的保障。

  因此,希望我们的飞行机组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严格执行飞行执勤时间和休息时间的规定,尤其在航班不正常发生延误时,时时刻刻把保证飞行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监管部门要加强检查力度,坚决杜绝飞行员违章飞行,这样做才能够有效地保障飞行机组的执勤时间和和飞行机组的休息时间,避免了急性疲劳和积累疲劳的产生。

  机组之间的交流是重中之重。交流是机组成员之间共同掌握飞行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消除急性疲劳的有效手段之一。

  用这样的方法来建立机组成员之间的联系,使每个成员都能积极主动、自觉正确地参与到整个飞行活动中去,用来协调整个驾驶舱内的规范活动,有利于广开言路,以便发现偏差,纠正错误,改善由外界环境变差导致的不安全状态,最大限度的使用好驾驶舱智能资源,达到机组成员间的密切配合。交流的形式通常为程序交流、提醒交流、重点交流。通过有效的机组间交流使飞行机组的急性疲劳状况得到缓解,有效的保证飞行安全。

  通过对疲劳的认识使我们掌握了人的生理周期、半周期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疲劳的峰值通常产生在凌晨三点、黎明时分和下午三点。无规律的夜间飞行、长航线跨时差飞行同样是造成飞行疲劳的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要求我们在安排飞行任务是认真分析每条航线的特点,航线的起降时刻,充分了解每个飞行员前阶段的飞行状况和休息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下一阶段的飞行任务,最好能够降低生理周期和半周期引起的疲劳现象。

  长航线飞行由于跨时差飞行给人的生物钟带来混乱,要求飞行机组在飞行前做到合理的机组搭配,谁先飞谁后飞,安排在后面值班飞行的机组人员一定要抓紧时间休息,养足精神,这样做才能够避免生理周期和半周期低潮的出现。

  有计划的驾驶舱小睡是缓解飞行疲劳的措施之一。美国NASA和FAA曾经对驾驶舱有计划小睡进行了研究,研究根据结果得出驾驶舱有计划小睡对促进飞行安全极有价值。

  我国经济的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民航业需求增大,我国的航空运输市场不仅是目前全世界内增长最快的市场,也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潜在能力最大的市场。航空运输发达国家的经验显示,我国航空公司航空运输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

  各航空公司为增加市场占有率不断的建立分公司、基地和站点,从而使飞行机组的驻外次数和在外时间大幅度提升。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的新运行环境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也给航空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机组长期驻外导致的疲劳飞行是航空公司面临的突出问题。

  为减少飞行机组的工作疲劳,航空公司为机组提供了优良的食宿条件来确保机组的正常休息,航空公司制定了相应的机组驻外管理规定来保障机组的作息习惯和生活规律。

  党政部门积极地组织学习加强宣传,教育飞行机组严格遵守驻外管理规定,使驻外机组了解疲劳对飞行带来的难以处理的后果,引导飞行机组加强生活自律,提升机组对疲劳的自我管理意识,以此来实现疲劳的自我管理。

  当前民航局要求各航空公司尽快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体系(SMS)。我们要充分的利用SMS查找风险源,根据疲劳存在的原因找出抗击疲劳的有效方法,充分认识到疲劳对飞行安全的危害。对飞行机组的疲劳做综合的管理和预防,坚决杜绝疲劳飞行。

  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员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充分的发挥人在疲劳预防上的主导地位,达到规范操作,提升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因机组疲劳原因而产生的行为差错和飞行事故,使员工自觉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